義勇超關羽,箭術勝黃忠,他從小兵到總督隻靠兩個字
本文系“三餘讀書”於今日頭條首發,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三國演義是我國著名的歷史題材小說,該書描述瞭幾個天神:智絕諸葛亮,奸絕曹操,當然還有義絕關羽。由於小說傳播較廣,這三人在後世的名聲也一度擴大,甚至被高估。尤其是義絕關羽。
演義中的關羽先有屯土山約三事;又有過五關斬六將;更有華容道放曹操。但這三個故事都是羅貫中在演義中虛構出來的,無一真實。那麼問題就來瞭,在真正的三國歷史中誰才是最有資格挑這義絕的擔子呢?關於“義”字他又有著哪些代表作?
私壞州章
太史慈,字字義,青州東萊郡黃縣人。少年時便很好學,在郡裡任奏曹史主管文書的官署)。當時郡與州郡相對於如今的市,州相當於省)發生矛盾,是非難以分辨,以誰先上奏就對自己有利。州裡的小吏已經前去,太守唯恐落在後面,征求出使的人。太史慈時年二十一,被選中出使,他晝夜兼行,比州裡小吏先到瞭洛陽。他到瞭公車負責接待臣民上書)前面,看見州裡小吏正要過去,便問道:“你先把州章給我看看呢,有沒有寫錯。小吏以為太史慈是公車裡的人,取來給太史慈。誰知太史慈提刀亂劃。小吏激動的大喊“你竟然壞瞭我的州章!”太史慈把他拉到旁邊說:“如果你不把印章給我看我就不能毀瞭它,你也有責任的。何不一起一走瞭之?就不必承受刑罰。”小吏問:“你已經完成任務瞭,為何也要逃走?”太史慈說:“當初太守隻是讓我來看州章是否送上去瞭,我意氣用事直接毀瞭它。如今回去必然要被譴責,所以想跟你一起逃走啊。”小吏被太史慈一番洗腦當天就一起逃走瞭。太史慈與他出城後又溜回洛陽把郡章送瞭上去。後來州裡又派人向上頭通章,有關部門以遲誤不予受理,州府為此吃瞭啞巴虧。太史慈由此聞名,卻被州裡嫉恨。他也怕受到上頭報復,躲到遼東避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