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傢主義的失敗:漢武帝的絲路戰略
文章分類:西漢
你也會想看的:防盜墓機關重重 保護王陵寶藏兩千年安然無恙
公元前121年,西漢王朝驃騎將軍霍去病三征河西走廊,終於將河西走廊第一次納入王朝的版圖。從此之後,皇帝的使團和民間的商隊在這條聯通瞭東西方文明,在隨後兩千年的歲月中極度繁榮的貿易通道上絡繹不絕。這就是著名的絲綢之路。
漢武帝的絲路戰略聯通著西域,和西域之西更廣袤的世界。這原本應該是一條財富之路,它理應給西漢王朝帶來繁榮的商貿和數不清的黃金白銀。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
網絡配圖
公元前106年,中國的歷史書上第一次對大規模的流民進行瞭記載。四十萬失地農民突然出現在長安附近,這是一群沒有土地,饑腸轆轆的人,他們被剝奪瞭一切謀生的手段。而據史書記載,當時全國的流民數量高達百萬之巨。
絲綢之路開通十五年之後,西漢王朝的社會狀況是這樣的:全國中產以上(財產達到十萬錢)的傢庭悉數破產;沉重的稅負讓很多貧困之傢“生子輒殺”;土地兼並導致大量農民失地成為流民;黃河泛濫數十年無法堵決致民眾大量流離死亡;全國匪盜四起,水旱連年,蝗災兇猛,赤地千裡……《漢書》中,在漢武帝時代,出現“人相食”的記錄至少有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