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走出人脈霧區
文章分類:春秋
你也會想看的:秦穆公霸西戎,用瞭美人計,原來戎人也吃這一套
善助人者固其本,善理疾者絕其源。
我作為李氏的後裔,對老子李耳的《道德經》及老莊哲學有著先天的獨特的深厚感情。我自幼讀《道德經》多少遍,在大學任教,講過《道德經》多少遍,已無從查考,所以每每談到《道德經》,我不願死記硬背經書條文,也不願咬文嚼字,我願從中體察感受《道德經》的精髓。
這一生中,我無論講哲學、人學、美學、詩學等,總願尋求事物之根本,無論從中外對照還是古今對比中,總會想到事物的本原,每當想到這些,總會不期而然地想到老子,而當想到老子時,總會自然而然地想到《道德經》。
何謂道?
道,是規律,是法則,是途徑。
道,是神。
《聖經·約翰福音》中:
“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
神,是什麼?按照中國人應有的理解,神字,是“示”字旁,另一邊是“申”,申字,是田字上下出頭,喻意一個智慧之人站在田地之中,上能瞭解天,下能瞭解地,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就是神,就是道。所以,中國人一直認為道並不玄妙。
“道”字是老子哲學體系的核心,老子在五千言中,“道”字出現瞭74次。
從老子言論中,可以感到老子之道,約有兩種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