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國滅亡是諸葛亮敗傢還是劉禪昏庸無道?《篇一》
劉禪自諸葛亮死後,更加昏庸無道,貪圖享樂,不理朝政,宦官黃皓乘機取寵弄權,結黨營私,朝政日非,連薑維也因怕被害,自請到沓中今甘肅甘南州舟曲西北)種麥以避禍。亡國後,劉禪一句“此間樂,不思蜀”扣實瞭他是個沒心肝的昏君的大帽子,連司馬昭也認為蜀國有瞭劉禪這樣的君主不滅亡是沒有道理的。
但也有一種觀點認為:蜀國成為三國中最先衰亡的一方,人才匱乏才是蜀國頹敗的根本原因。白帝城劉備托孤之後,諸葛亮事無巨細,小心謹慎的作風使得蜀國再未建立起有局面的人才隊伍,在其死後更是後繼無人,導致蜀國滅亡。而且諸葛亮不顧國力多次北伐,在諸葛亮死後蜀國已經將國力全耗光瞭,劉禪能在諸葛亮死後還堅持29年實屬不易。
那麼蜀國滅亡是諸葛亮敗傢掏光瞭傢底,敗光瞭人才;還是劉禪昏庸無道?
下面是網絡上的一種觀點:蜀國的滅亡諸葛亮責任最大。
一、所謂蜀國地少人少就不能滅魏、吳是偽命題。秦之所以滅六國,在經濟上正是依仗蜀地。漢劉邦滅項羽亦是以蜀地為根基。蜀國並非不可以依仗地利拒敵於外,休養生息。而魏國在蜀漢不進攻自己時,國內並非天下太平,而是君主、權臣之的政治鬥爭不斷,曹氏代漢、司馬氏代魏、晉朝亦是如此。東吳政權也是在孫權之後內部鬥爭十分劇烈。如果諸葛亮能效法秦、漢,蜀國未必不能滅魏、吳。從三國時期的三方版圖上來看,蜀漢與魏之交界處,蜀漢完全可以佈置少量的精兵良將扼守關隘阻止魏對蜀漢的進攻。而蜀漢的版圖對東吳卻是形成瞭兩面包圍之勢,就蜀漢初期的軍事力量而言,實際是蜀強吳弱,聯吳抗曹,由於吳國力量的軟弱,根本達不到抗曹最後滅曹的目標,完全可以先滅吳,而後以長江天險於魏兩分天下,擴充自己的實力。從劉備伐吳之戰中,如果不是劉備在戰略上的輕敵失誤,和諸葛亮一味強調聯吳抗曹,如果諸葛亮真如諸葛亮迷們說的那樣英明神武,滅吳再後伐魏完全可能實現。六伐中原,九出祁山,剛積蓄一點就馬上拿去消耗掉,老百姓窮的叮噹響,諸葛亮再廉潔有什麼用,蜀漢何以積蓄實力滅曹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