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暮年傳位與李氏的根源
文章分類:唐朝
你也會想看的:大韓帝國皇帝李熙為何竟淪落為日本的傀儡
公元705年,即周神龍元年,宰相張柬之、崔玄暐等大臣發動兵變,逼迫武則天退位,四日後,李顯復位,次月,復國號為唐,周朝15年政權結束。
雖然表面上是武則天被迫將皇位禪讓與李顯的,可是究其根本是其本意就是在自己的晚年將國祚歸還李氏,如其大權獨攬時執意將皇位傳與武式後人,也是可以實現的。
古代皇位繼承有一個不可逾越的底線,便是繼位者需是嫡系子孫,這是維系一個國傢換代穩定的基石,保證即位人選的唯一性,可使國傢免於因皇位問題而陷入動亂。但這一機制對於武則天來說卻有一個天大的問題。
即武則天雖未皇帝,卻為女性,中國千百年來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面臨皇位繼承的尷尬問題,在武則天百年後,皇位應該傳位與誰,傳位李氏,則武氏集團必然不會接受,傳位武氏,則朝中擁護李唐的老臣會極力反對,武則天也在這個選擇上始終拿不定主意,其曾多次在大臣面前表露與傳位與武氏的意圖,朝中很多大臣極力反對,因為當時的民心向唐而不向周,周朝北境不穩,朝廷派武三思去北疆征兵禦敵,卻隻征到一千餘人,而後來的廢太子廬陵王李顯前往北境征兵,短時間內即征兵五萬餘眾,可見當時民心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