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帝王漢武帝劉徹的功與過有哪些?
文章分類:西漢
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西漢第七位皇帝。
功績
獨尊儒術統一思想
聽取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傢,表彰六經”就是把儒傢學說作為封建正統思想,持法傢,道傢等各傢學說的讀書人,均受排斥,武帝還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舉辦太學。太學是中國古代最高學府,以儒傢五經為主要教材,不學習其他各傢學說。“罷黜百傢,表彰六經”在中華傳統文化舞臺上獨領風騷兩千餘年,受到歷代統治者所推崇。但是漢武帝並非限制其他各傢的發展,隻是大力提倡儒傢的發展儒法結合,即所謂的“儒表法裡”。比如夏侯始昌既研習儒傢又通曉陰陽五行傢;宰相公孫弘兼治儒法兩傢;主父偃以縱橫傢起傢;耿直的汲黯司馬談司馬遷以黃老學說起傢。
興辦太學培養人才
漢武帝創建太學、鄉學,設立舉賢制度,形成瞭中國獨特的文官制度。漢代太學是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第一個政府創辦的、正規的高等學府,自漢武設立,歷兩千餘年而不絕,是中國教育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漢武帝時,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願陛下興太學,置明師,以養天下之士”的建議。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在長安設太學。太學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設五經博士專門講授儒傢經典《詩》、《書》、《禮》、《易》、《春秋》。學生稱為“博士弟子”或“太學弟子”。太學初建時為50人,“博士弟子”有免除賦役的特權。“博士弟子入選”,內由太常負責選擇,外由郡國察舉。武帝還下令天下郡國設立學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統。太學和郡國學主要是培養統治人民的封建官僚,但是在傳播文化方面,也起瞭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