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夫緣何沒像其父周勃一樣得以善終
文章分類:西漢
周亞夫,西漢時期的著名將軍,漢族,沛縣今江蘇沛縣)人。他是名將絳侯周勃的次子,在歷史上也非常有名的軍事傢,在七國之亂中,他統帥漢軍,三個月平定瞭叛軍。可以說和他父親一樣為大漢江山立下汗馬功勞,可沒有像其父親一樣安享晚年,落得含恨而終
周亞夫的一生,幹瞭兩件輝煌的大事:一是駐軍細柳,嚴於治軍,為保衛國都長安免遭匈奴鐵騎的踐踏而做出瞭貢獻。二是指揮平定七國之亂,粉碎瞭諸侯王企圖分裂和割據的陰謀,維護瞭統一安定的政治局面。可以說沒有七國之亂的平定,就不會有諸侯王國割劇勢力威脅中央政權問題的最終解決,同樣也就難以出現漢武帝時的強盛局面。顯然周亞夫為鞏固西漢王朝的統治立下瞭汗馬功勞。僅從上述二事來看,稱周亞夫為漢代傑出的軍事傢,似乎並不過分。
但就是這樣一位功臣,最後卻落瞭一個淒慘的下場。
造成這一悲劇的原因,應該與周亞夫耿直的性格有關。在封建時代,一個人要想在官場中站穩腳跟並有所發展,就必須時刻與上級長官保持一致,對有權有勢者隻能順從,對皇帝的詔令隻能無條件地去執行。周亞夫不知是對此不瞭解,還是知曉但不願那樣做。無論為將、為相,均把是否符合國傢利益作為行動的最高準則。這就不可避免地要觸犯某些人的利益,因為國傢利益與個人利益並不總是一致的。前有冒犯文帝之舉,後有得罪梁王、竇太後、景帝之事(即把皇帝和皇帝之母、妻、弟、大舅子均得罪瞭)。所幸的是文帝乃胸懷大度之人,能廣泛地求諫選賢,不拘一格地選拔人才。因而對周亞夫要自己按軍令行事的舉動,非但沒有怪罪,反而加以贊揚,予以提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