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哪個最高明?
文章分類:孫吳
你也會想看的:孫權拼瞭血本搶下半個南郡,為何要轉借給劉備
周瑜、魯肅、呂蒙、陸遜是東吳的四個能臣,個個都是國之柱石,可是誰最高明呢?
那麼既然說 國之柱石 ,還是老老實實的說謀國來的直接,從戰略眼光、軍事方面來說
一、戰略眼光
魯肅 > 周瑜 > 陸遜 > 呂蒙
魯肅三分天下,割讓荊州,是非常務實並且有遠見的戰略構思,終其一生都在努力維護和蜀的同盟,自傢人想要強搶自然會拒,關羽賴著不讓也會單刀赴會去直面關羽,把地方要回來。不僅在想,而且在努力的朝這個方向執行。說務實,是因為吳國守成有餘,攻城略地實在不足。加上孫策新亡,弱君初立而恩信不足,將帥孤懸於外實屬不智。
周瑜,二分天下之計謀劃已久,如果孫策帶兵,加上地理位置很熟的甘寧和龐統之類謀士,巴蜀很有機會攻下。這個戰略還是不錯的,不過周瑜的執行力差一點,不該在孫權剛當頭不久就想搞,更不該在赤壁一戰之後,自己已然名揚天下的時候入川,自古以來,“威震其主,功蓋一國”之後還囂張的,99%都沒有好下場。戰略眼光有,但還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