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忠州詩的為民恤民情懷
文章分類:唐朝
你也會想看的:詩文知識:李白兩過三峽,一上一下心情迥異
白居易的忠州詩文,特別是其詩歌,情真意切、質樸動人,體現瞭為民恤民情懷。他的忠州詩歌創作真切地體現出為黎民百姓而歌的特質。
在忠州城西有一條白公路,相傳為白居易所倡修。唐朝時,忠州城西有一龍昌寺,香火旺盛,但是路很不好走,峽江雨霧風雪天氣,更是危險難行。白居易率先捐錢物,帶領州民州吏修橋修路。當地百姓問,白大人欲久住此乎?他笑答:“去國固非樂,歸鄉未必歡。何須自生苦,舍易求其難。”回到衙中,白居易詩情勃發,寫下《代州民問》《答州民》二首,字裡行間表露出要把遭受打擊、貶斥的幽怨和宦情鄉思都消磨掉,在忠州多為州民幹實事、幹好事的情懷。忠州城東二裡有條山溪叫作白橋溪,相傳也是為瞭紀念白居易捐俸修橋而得名。
白居易在忠州栽花種樹見諸詩詞的有《東坡種花二首》《東澗種柳》《種桃杏》《種荔枝》《喜山石榴花開》等,這些詩不僅反映瞭白居易在忠州栽花種樹、改善環境的作為,而且表達瞭他不計較個人當下政績而決心澤被後人的情感境界。
白居易在京做官的時候就很關註鹽業生產和鹽政,曾對鹽政和鹽法之弊發過許多議論。他任忠州刺史時,鹽場鹽政“不屬州縣屬天子”《新樂府》之《鹽商婦》),州縣地方官不理鹽政,但他十分關心忠州鹽井的生產。九月九日重陽節時,他到鹽場與鹽場主和鹽工席地而坐,瞭解鹽業狀況,並揮筆寫下瞭《九日題塗溪》:“蕃草席鋪楓葉岸,竹枝歌送菊花杯。明年尚作南賓守,或可重陽更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