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羅鍋劉墉是誰?清朝宰相劉墉生平簡介
劉墉為大學士劉統勛之子。於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二甲第二名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再遷侍講。乾隆二十年(1755年),劉統勛獲罪,劉墉也被奪官下獄。不久,其事解決,又賞編修,出督安徽學政,改任江蘇學政。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任山西太原府知府,因失察下屬“侵帑”,被發往軍臺效力。年餘被放還,受命在修書處行走。不久,因受其父恩澤,仍以知府用,知江蘇江寧府,任內有清名。次年升江西鹽驛道,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遷陜西按察使。次年,其父統勛病卒,因丁憂去職。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劉墉守喪結束後,被授予內閣學士,在南書房行走。逾年調江蘇學政。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八月,江蘇省東臺縣監生蔡嘉樹唆使如皋縣民童志璘向劉墉告發已故的江蘇東臺縣舉人徐述夔生前的作品集中有“大明天子重相見,且把壺兒擱半邊”,“明朝期振翮,一舉到清都”的詩句,當時徐述夔和其子徐懷祖皆已故物,仍被開棺戮屍,孫子徐食田、徐食書、徐首發被處斬。為徐詩作序的已死禮部尚書沈德潛,也被戮屍。歷遷戶部、吏部侍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任湖南巡撫,次年遷左都禦史,仍直南書房。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奉命與尚書和珅和錢灃前往山東查辦巡撫國泰貪污及縱容下屬之事,查訪案情有功,被授予工部尚書,充上書房總師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署直隸總督,兩年後被授職協辦大學士。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因“諸皇子師傅久不入書房”而被降為侍郎銜。不久,授內閣學士,歷升順天學政、禮部左侍郎、都察院左都禦史,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任禮部尚書,署吏部尚書,不久實授。嘉慶二年(1797年),授體仁閣大學士。嘉慶四年,加封太子少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