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改制及其失敗
文章分類:西漢
你也會想看的:司馬相如:大傢好,其實我的名字叫司馬狗剩子
王莽稱帝前後七八年間公元7 —14年),主要是改制。西漢後期,朝廷的賦稅勞役日益嚴重,統治階級“多畜奴婢,田宅無限”,奢侈揮霍,弄得民窮國虛,土地兼並和奴婢、流民的數量惡性膨脹,成為當時嚴重的社會問題,階級矛盾和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日趨尖銳。在此背景下,掌權的王莽力圖解決日益嚴重的社會矛盾,而著手於改制。
王田制
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王莽頒行瞭王田制的詔書,指出古時行井田制,國給民富,秦漢以來破壞瞭井田制,土地兼並嚴重,“故富者犬馬餘菽粟,驕而為邪,貧者不厭糟糠,窮而為奸”;提出瞭王田制方案:
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屬”,皆不得買賣。其男口不盈八,而田過一井九百畝)者,分餘田予九族鄰裡鄉黨。故無田,今當受田者,如制度。
所謂王田制,實質上是個均田的制度。這是針對土地兼並和貧富分化,打算做到“一夫一婦田百畝,什一而稅”,以緩和階級矛盾的土地制改革的方案。這種王田制,是從書本上學古代的井田制,想解決現實的土地問題,是托古改制,比之師丹的限田政策還有過之。但經過幾年,到瞭始建國四年公元12年),中郎將區博提議,井田制廢之已久,不可復行,現在“天下初定,萬民新附,誠未可施行”。王莽也明知實行起來困難,乃下令:“諸名食王田,皆得賣之,勿拘以法。”這實是向大土地所有者妥協,聽任土地買賣,而宣告王田制中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