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無大將之謎:諸葛亮要負全責嗎?
文章分類:蜀漢
你也會想看的:劉備根本不是草根,他爺爺是縣長
諸葛亮博古通今,堪稱曠世奇才。然而,與曹操中人才如雲,孫權手下帥才不斷相比,諸葛亮在人才培養方面實在是遜色至極,最終造成一個“蜀中無大將,廖化充先鋒”的可悲局面。綜觀諸葛亮用人,其失敗的教訓大體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一、在人才的使用與培養上重使用輕培養。蜀國鼎盛之時,一度也不乏“可用之人”,五虎上將“關、張、趙、馬、黃”自不必說,便是馬岱、魏延、鄧芝也絕非等閑之輩。
然而,諸葛亮在排兵佈陣之時,壓根兒就沒從培養人、鍛煉人的角度出發。隻是一味的使用,以奪取一時的勝利為最終目的。每每臨戰,必喚某某單獨入賬,耳提名面一番,然後大傢各幹各的。更有甚者,對於長時間執行任務的將領,諸葛亮還要獨授所謂的“錦囊妙計”,並嚴格規定拆閱時間限和程序,像“吳國太佛寺看新郎,劉皇叔洞房續佳偶”一節,循規蹈矩的趙雲依囑行事,自己根本不動腦子,依靠三個人錦囊勝利完成任務。
網絡配圖
最終,大傢都驚呼“軍師真神人也”,但僅此而已,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誰也沒有從一次次勝利中學到點什麼,成瞭一個個機械、盲從的戰爭工具。二、在個人能力與團隊精神上重個人輕團隊。恃才自負的孔明先生獨斷專行,事必躬親,遇事從不肯召開“商討會”,這與曹操、孫權等廣泛征求意見,甚至逼著謀略之士談高見的做法截然不同,從初出茅廬到死而後已,諸葛亮肯垂詢下問的人少之又少,馬謖算一個,薑維勉強算一個。但此二人,一個事之若父,一個甘當學生,察言觀色,尤恐不及,又哪敢出口與領導相左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