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為何跨不過仕途這首坎/吳垠康
文章分類:唐朝
你也會想看的:李白如此不待見杜甫,他倆真的是好朋友嗎?
↑點擊上方"詩鄉宿松"免費訂閱
在宿松縣城南郊,有一處“太白書臺”文化遺存,或春暖花開,或秋高氣爽,皆不乏慕名拜謁者,畢竟能獨領風騷一千三百年的浪漫詩人惟有鬥酒百篇的李白。尊為詩仙,是後輩對李白詩歌成就的推崇,而卸官後在我們宿松雲遊時留下的太白書臺,則讓人難免為其狼狽的從政生涯扼腕感慨。雖然先生曾豪言“天生我才必有用”,但骨子裡的致命硬傷,註定瞭他的仕途不可能如詩歌那樣風光空前,這道坎即使窮盡一生也無法跨過。
李白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傢、十五好劍術、十五遊神仙、十五觀奇書,與當時其他學子一樣,無非“學好文武藝、貨與帝王傢”,以期擠上出仕入宦的獨木橋。按說,志向高遠、年青好學、涉獵廣泛的他,在政府的選拔考試中一定能過關斬將、金榜題名,但出乎意料的是,直到62歲終老當塗,居然連個秀才的名份都沒弄到。當然,這不能諉過於無德無能無運氣,而是他拒不遵守科舉取仕遊戲規則,大凡鄉試、會試、殿試一概不參加。他想啊,文憑不如水平,別看俺非秀才、非舉人、非進士,窮書生一個,但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俺屬於管仲、范蠡、諸葛亮一個級別的準政治傢——難道滿腹治國平天下的韜略還抵不上一紙文憑?孰不知即使到瞭今天,文憑仍在官場大行其道,要想政治生命青春永駐,本科是小兒科,再沒時間再沒精力,起碼也要混個無門檻的在職研究生。君不見,七品處幹招考公告上,就白紙黑字嚷嚷著博士學歷可優先。盡管後來李白費盡周折,好歹在中年當瞭一年多京官,但連南宋的小字輩陸遊都瞧不起他,“以佈衣得翰林供奉,此何足道哉!”無文憑,為李白埋下瞭仕途受阻的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