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為何對親大哥孫策如此無情?原因或有三!
文章分類:孫吳
文:顏永章,公共管理碩士白馬晉一原創團隊成員)
歷朝歷代總在不停地指責帝王的刻薄寡恩,較為典型的莫過越王勾踐、漢太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相對這些人,孫權的刻薄寡恩簡直是天壤之別,沒什麼可比性。在整個三國史上,相比於曹丕,這個要同父同母親弟弟曹植七步成詩的魏文帝,孫權的刻薄寡恩也算是小事一樁。為此,孫權作為一代帝王,其親情根本不能按尋常百姓傢的要求來衡量,充其量就是淡薄。難怪有此“自古君王皆薄幸,最是無情帝王傢”的佳句流傳於世。親情總究鬥不過皇權呀!皇權代表著榮譽、成功、財富和安全感。孫權稱帝後,怎樣對待自己的兒子,諸如廢瞭太子孫和、賜死瞭魯王孫霸以及未重用幫自己打江山的東吳四大功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的後人在此就不一一敘述瞭。
“群臣請權登壇即皇帝位,改黃武八年為黃龍元年。謚父孫堅為武烈皇帝,母吳氏為武烈皇後,兄孫策為長沙桓王。”一個“長沙恒王”就將孫權淡薄表露無遺。隻要讀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東吳的地盤大多是孫策打拼出來。然而孫權登基做皇帝,隻有給自己的顯考妣謚個皇帝皇後的尊號,卻對東吳建立功勛的親哥孫策連一個帝號也不肯追謚。孫策雖死去30年,與其說上個皇帝稱謂給孫策還不如說是給自己留個手足情深的美名給後人。總而言之,對孫權自己沒有什麼損失。可孫權在稱帝時就是這麼吝嗇,連個虛名也不肯給自己的親大哥。為此,後世史傢大多認為孫權這個碧眼兒對親情的淡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