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都洛陽的營建:隋煬帝的深謀遠慮
公元604年隋文帝楊堅駕崩,同年楊廣繼位。次年改元大業,登上帝位的楊廣,能否像他父親楊堅那樣,大有作為呢?面對著這個古老而又年輕的帝國,新的君主即將拉開其波瀾壯闊而又毀譽不一的人生。
一千名美女拉著龍舟,緩慢前行,他們各自手持雕版鏤金的船槳,這就是托名唐代顏師古所所撰的大業拾遺記中所記載的隋煬帝的一次江南出遊。在明代小說隋煬帝艷史的描寫則更為細致,除瞭一千名美女之外,又添上瞭一千隻羊。從這可以看出來,這些水手好、美女和嫩羊,這樣就使故事變得越來越香艷,但是在香艷化的過程中隋煬帝下江南的過程中也被妖魔化瞭。
實際上楊廣是一位胸懷大志向的皇帝,他以大業兩個字作為自己的年號,隋書煬帝紀說他尚秦漢之規摩,處處以秦皇、漢武的功業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為瞭在有生之年實現自己的偉大理想,成為歷史上的又一位千古一帝,他必須要有所作為。楊廣首先繼承和完善瞭父親楊堅創立的人才選拔制度,早在開皇七年隋文帝下詔每州歲貢三人。當時主要是明經與秀才兩科,史稱貢舉,正式確立瞭後世所謂的科舉制。大業初年,楊廣又創立瞭進士科,實際上是一種文學科目,從而形成瞭秀才、明經、進士三科並列的常貢。體現瞭國傢對人才不同層次的要求。隋朝的進士科雖然取人不多,但其中的房玄齡、侯君集和孫伏伽等人,後來卻成為唐初的名臣。楊廣曾經在南方生活很長時間,他深刻認識到江南陳朝故地與北方在文化上還沒有真正融合,山東地區也不安定,國傢的統一局面並不牢固。此外作為都城的長安人口眾多,關中物資供應不足,他決心改變這一狀況,楊廣需要重新選擇一座居於華夏中心,地勢險要,而且具有良好交通和經貿條件的城市作為都城,以便加強對於東方和江南的統治,維護國傢的統一,最終他將目光集中在自古以來號稱天下之中的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