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與司馬懿奪權為何敗下陣來?
文章分類:曹魏
你也會想看的:三國中最被低估的猛將,連張遼都要敬他三分
在中國傳統的和與三國有關的戲劇中,司馬懿一直以狡猾陰毒的形象呈現在人們面前,卻很少有人知道他出身於詩書世傢。而另一個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曹爽,他雖為曹操的侄孫,屬於皇室貴族,但也有著盡心輔政、改革政治的決心,並非一味紈絝。那麼,這兩個輔政大臣是如何合作的?他們後來為何因小隙而起大怨?司馬懿又是如何韜光養晦的?
受詔托孤
曹丕駕崩之前,選瞭兩名大臣來輔佐八歲就繼位的曹芳,這兩名大臣便是曹爽與司馬懿。曹丕的本意是希望兩個人能像上古先賢一般盡心輔政,令其想不到的是兩人最終竟兵刃相加,水火不容。
1.無權的太傅
曹魏景初三年(公元239年),魏明帝曹睿病情加重,駕崩之前將太子曹芳托付給曹爽和司馬懿,詔命二人一起輔助年僅八歲的少帝。
那麼,曹睿為何將輔政重任交給瞭和皇室沒有血緣關系的司馬懿呢?
原來,司馬懿出身於詩書世傢,“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生於亂世中的司馬懿“常慨然有憂天下心”。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成為丞相之後,依靠強制手段征辟司馬懿為文學掾。司馬懿就職後,曹操讓他和太子互相往來。司馬懿後歷任黃門侍郎、議郎、丞相東曹屬、丞相主簿等官職。他在曹操手下任職期間,多次隨軍征討其他的割據勢力,始終小心翼翼,勤勤懇懇,“至於芻牧之間,悉皆臨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