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軍閥收復外蒙古被孫中山比為當代班超
文章分類:東漢
你也會想看的:董卓勢力比袁術大得多,為何袁術敢稱帝董卓卻不敢?
徐樹錚(1880年11月~1925年12月),字又錚,號鐵珊,江蘇省蕭縣(現安徽省蕭縣)醴泉村人,北洋軍閥皖系將領,陸軍上將、遠威將軍。因1919年派兵收復外蒙古而聲名遠揚。著作有《建國銓真》、《視昔軒文稿》等。
新文化運動以北大為中心,風起雲湧,為全國帶來萬千氣象,也引來守舊人物的攻擊。林紓發表文言小說《荊生》,影射攻擊陳獨秀、錢玄同、胡適等人。小說中的偉丈夫“荊生”,讓人聯想到徐樹錚。
徐樹錚何許人也?段祺瑞的智囊、心腹,曾冒死進諫《上袁大元帥書》,反對帝制,收復外蒙古的遠威將軍,“安福俱樂部”的首領。段祺瑞三造共和,徐樹錚有幕後策劃之功,同時,他也是中國參加一戰的推手。
在民國初年,徐樹錚是一個頗有爭議的人物。但他收復外蒙古,獲得各界的交口稱贊。1919年,徐樹錚任西北籌邊使。歷經5個月的周旋,外蒙取消自治,孫中山電賀其成就可與傅介子、班超相比。
1920年直皖戰爭爆發。皖系兵多將廣,裝備精良,光大炮就比直系多出三分之一,志在必得。而且士兵發雙餉,上陣有面包和西瓜吃,但一個星期下來,有的臨陣倒戈,有的望風而逃,竟然稀裡嘩啦地敗瞭。有人以“早知如此何必當初”之語,嘲諷戰前躊躇滿志的段祺瑞和徐樹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