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金簡“缺天少地”,是被誰剪去的?
文章分類:唐朝
你也會想看的:詩詞人物|駱賓王:命運乖蹇,壯志難酬
公元700年,武則天77歲。一天,她像往常一樣,到嵩山遊玩,這次不湊巧,生病瞭。回宮後,被一名叫胡超的道士給醫好瞭。到瞭七月初七,武則天便授意胡超,向嵩山道教神仙投放金簡,以求除罪消災。這枚珍貴的金簡帶著女皇的使命,在嵩山沉睡瞭1000多年,直到被屈西懷發現。在我國雖曾發現過帝王封禪或祭祀名山大川的玉簡、銀簡,但金簡的發現卻為首次,所以當屈西懷將金簡上交文物部門後,引起瞭很大的轟動,現被作為國寶級文物收藏於河南省博物院。
我們仔細觀察該金簡會發現,金簡的頂部,居然是斜的,而且還很毛糙!再仔細看金簡,沒天沒地——無論是頂部還是底部,所刻之字都幾近邊緣,好像字兒要逃離金簡一般。與此相反,金簡的左右兩邊,‘留餘’卻相當寬敞。為何會這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