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劉邦殺有功之臣的五大原因
文章分類:西漢
劉邦,漢高祖。秦滅之後,經過四年之久的楚漢之爭,戰勝項羽,奪取天下。劉邦奪取天下之後,大封有功之臣,且跟項羽一樣,封瞭幾位異姓王。可是,沒過多久,某些諸侯王將“異姓”的“姓”字改成瞭“心”字,他們有瞭異心,想造劉邦的反。劉邦隻好禦駕親征,去征討那些擁有異心的異姓王。
從公元前202年至前196年,劉邦滅瞭燕王臧荼、楚王韓信、趙王張敖、陽夏侯陳豨、梁王彭越、淮南王英佈、韓王信。異姓王隻有長沙王吳芮幸免。
被劉邦誅殺的幾位異姓王,都與“謀反”有關,有的是真謀反,比如臧荼、陳豨等;有的是被誣告謀反,比如彭越。
其實,不管這幾位異姓王有無謀反的跡象或者有無被他人誣陷謀反的事情,劉邦都會在有生之年將他們鏟除。殺開國功臣,是劉邦的迫不得已,但也是他必須要做的。為何這樣說呢?原因有五:
1、異姓王的態度
劉邦是皇帝,是至高無上的。但是,在異姓王的眼裡,奪得天下的劉邦與當年的項羽無異。項羽滅秦後,分封諸侯。而劉邦滅項羽,隻是取代瞭項羽,重新分封對他有功的諸侯王。異姓諸侯王,功高蓋主,表面認劉邦這個皇帝,但私底下看不起他,也不會聽命於他。天高皇帝遠,自己在自己封地快活。若是哪一天看劉氏皇族不爽,那就成群結伴的起兵造瞭劉傢的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