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風雲中的鐵血悍將:司馬錯生平經歷
文章分類:戰國
你也會想看的:趙國名將廉頗,為何老年之時一直不得趙王重用
今天要說的這個人,在戰國這麼多將才中名氣不大,可他的戰略眼光卻具有劃時代的非凡意義,此人就是太史公的先祖,秦國將領司馬錯。史記太史公自序中說:“自司馬氏去周適晉,分散,或在衛,或在趙,或在秦…在秦者名錯,與張儀爭論,於是惠王使錯將伐蜀,遂拔,因而守之。錯孫靳,事武安君白起…靳與武安君阬趙長平軍,還而與之俱賜死杜郵,葬於華池。靳孫昌…昌生無澤,…無澤生喜,喜生談,談為太史公。”從這段話可以看出司馬氏從春秋戰國一直到漢初的流徙情況。司馬錯的最大功績便是伐蜀與定蜀,其孫司馬靳作為戰國殺神白起的副手,參與瞭長平之戰,後來與白起一同被昭襄王賜死。而司馬遷的父親,老太史公司馬談,算起來是司馬錯的八世孫。
也許太史公司馬遷太過謙虛,並沒有給祖宗司馬錯單獨立傳,可是司馬錯伐蜀定蜀,對於秦國的發展壯大,乃至整個戰國局面的扭轉和終結,其意義並不亞於商鞅變法。司馬錯歷秦惠文王、武王、昭襄王三朝。惠文王時秦國朝野幾乎是張儀一個人在唱獨角戲;武王又是個偏執的舉重愛好者,隻愛和大力士比舉鼎;昭襄王時又遇戰神白起橫空出世,司馬錯仕途的運氣真是不怎麼好。但是,珠玉蒙塵隻是暫時現象,讓我們撥開歷史的塵霧,一探究竟。根據東晉常璩撰寫的巴蜀地方志《華陽國志》記載,早期的蜀王封他弟弟葭萌為苴侯,賜給他漢中這塊地,幾代之後吃裡扒外的苴侯居然和蜀國的仇敵巴王要好,結果苴蜀相攻,苴侯奔巴,巴求救於秦。帶頭大哥秦國,是否真這麼好心,會替巴蜀苴主持公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