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鼓盆而歌”新解
文章分類:戰國
莊子“鼓盆而歌”是一則非常有名的典故,人們一直認為這表現瞭莊子曠達的人生境界,後人還將其改編為小說《莊子休鼓盆成大道》。其實,莊子這一典故所表達的情感意蘊卻另有深意。
被誤解的真曠達
南北朝時期,梁元帝蕭繹在《金樓子·雜記》中,將莊子“鼓盆而歌”的這一行為明確定性為曠達之舉:“昔莊子妻死,惠子吊之,方箕踞鼓盆而歌,豈非達乎!”唐代莊學名傢成玄英在《莊子疏》中也解釋說:“莊子知生死之不二,達哀樂之為一,是以妻亡不哭,鼓盆而歌,垂腳箕踞,敖然自樂。”此後千餘年,妻死而莊子“敖然自樂”這一解釋就成瞭學界定論。
王夫之《莊子解》雲:“此篇之說,以死為大樂……歷數諸不可樂者,而以寢於巨室為樂。”任繼愈《中國哲學發展史(先秦)》認為,“莊子站在道的立場上,以‘無情的徹底性’,推出生死一樣,死值得慶賀的結論……所以當他妻子死的時候,他竟‘鼓盆而歌’,認為妻子安然睡在天地這個大房子裡,得到瞭寧靜”。陳鼓應在《莊子今註今譯》中指出,“莊子妻死,鼓盆而歌,忘卻死亡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