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讀世界】世間最美的遇見——解讀蘇軾《蝶戀花.春景》
文章分類:北宋
你也會想看的:歷史上真實的北宋名相寇準與宋太宗趙光義那些事

邱紀娟,筆名生如夏花。女,山東費縣人,熱愛文學,攝影愛好者,眼中景,耳中音,都可以幻化成方塊字。希望有一天可以出版我的散文集《生如夏花》,謝謝大傢喜歡我的文字,謝謝支持。
暮春時節,再遊田莊,滿園的杏花已經化作春泥,正是“花褪殘紅”的時候。看到小小的青杏掛在枝頭,我驀地想起蘇軾的一首詞——《蝶戀花.春景》。
詞雲: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傢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墻裡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蝶戀花.春景》是由北宋文學傢蘇軾創作。這是一首描寫春景的清新婉麗之作,表現瞭詞人對春光流逝的嘆息,以及自己懷才不遇的情感和不為人知的煩惱。
上闕寫殘紅褪盡,青杏出生,既有衰亡也有新生。他寫春光易逝帶來的傷感,沒有拘泥於狀景寫物,而融入自身深沉的慨嘆,一句“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暗示瞭東坡居士“知音少,弦斷有誰聽”的苦惱。下闋從字面意思上理解,是寫得遇佳人卻無緣一晤,自己多情卻遭到無情對待的悲哀。全詞詞意婉轉,詞情動人,於清新中蘊涵哀怨,於婉麗中透出傷情,意境朦朧,韻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