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拾”花鈿 隋煬帝皇後蕭後冠歷經2年半修復驚艷亮相
文章分類:隋朝
隋煬帝蕭後冠央廣網記者 雷愷 攝)
央廣網西安9月5日消息記者雷愷) 1300多年前皇後的鳳冠是什麼樣子?文物保護人員如何巧手讓“一坨泥土”一樣的鳳冠重現其華貴的神采?“隋煬帝蕭後冠飾實驗室考古與保護項目”結項情況通報會5日在陜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舉行。文物保護人員明確瞭蕭後冠的基本結構、加工工藝、材料屬性,為研究隋唐時期禮冠制度提供瞭重要的實物資料。
2013年隋煬帝墓與蕭後墓在揚州西湖被發現,引起全國轟動,蕭後墓出土瞭一件保存相對比較完整的皇冠,這是我國目前發現的等級最高、結構最完整的皇後冠飾。揚州市考古所所長束傢平說,蕭後冠出土時情況很糟糕,看起來像“一坨泥土”:“當時我們用木簽很輕地敲,但一碰到這個銅飾件呢,它就會斷裂,保存極差。”
2014年,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陜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經協商同意合作開展隋煬帝蕭後冠實驗室考古與保護研究。兩年多來,文物保護人員使用掃描電鏡能譜分析、X-光探傷、CT、3D掃描等技術,終於搞清楚瞭蕭後冠是使用金、玻璃、珍珠等10種材料,經過掐絲、鎏金等11類工藝制作而成的。蕭後冠實驗室考古與保護項目負責人、陜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教授楊軍昌說,蕭後冠的框架由兩博鬢、呈十字交叉的兩道梁和呈環帶的三道箍組成,上面分佈有13棵花樹,結構復雜、工藝精美:“你看,那是一樹花,一樹一樹的花,這有13棵花樹,每個花樹大概有12個花組成,每個花由花蕊、花瓣、花梗構成,花蕊材料主要是玻璃和漢白玉,裡面有絲的成分,所以是五顏六色,帶著它走動時,花梗會抖動,會顫,很富麗堂皇的,很高貴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