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鏡】錢大昕的傢族傢風
錢大昕是清代乾嘉時期的著名學者,德行高尚,一生汲汲於學術,在經學、史學、音韻學、訓詁學、金石學、詩文創作等方面無不成就卓著,被公推為“一代儒宗”。錢大昕能在為學為人上達到此種境界,固然是其自身努力所致,同時也是與他受到的良好傢教傢風熏染分不開的。這種傢風,在他所寫的《記先大父逸事》這篇文章中有著極為鮮活生動的體現。
其祖逸事澤被後人
先大父是錢大昕對去世的祖父錢王炯的尊稱。錢大昕在這篇隨筆中,以簡練寫實的筆觸深情追憶瞭祖父生前的四件“逸事”:第一件,處事不欺天罔上;第二件,做人力戒自滿、不妄求利與福;第三件,讀書須有創見;第四件,老猶讀書不輟。這四件逸事看似不起眼,卻從一個側面反映瞭祖父德行高尚、嗜書如命的品性,而其身體力行、言傳身教所形成的良好傢風對錢氏傢族向善向學的人生追求起到瞭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先看第一件事。祖父69歲時適逢朝廷下詔,對年滿70歲的老人賜給糧食和佈匹。為求得賞賜,鄉裡很多人弄虛作假,“增年以邀上賜”,有人勸他也虛報年齡,被他“正色”拒絕,“欺天而罔上,吾不為也”!這件事給瞭錢大昕深刻的影響。在祖父看來,弄虛作假行為涉及人的品德,是關乎“德行”的大問題,做人先立德,做事不違德,這是基本的古訓,必須自覺遵循。祖父對弄虛作假的正色拒絕在幼小的錢大昕心裡留下瞭深刻印記,特別是當他聽說有些秀才為得到朝廷對年滿80歲者“特賜舉人”的照顧時,竟然膽敢虛報“一紀”(12年)年齡以撈取好處,這種有虧“德行”的行為強烈地刺激瞭他,也成為他寫作此文並將之置於四件“逸事”首位的一個重要緣由。溯往查今,在年齡上弄虛作假者代不乏人,錢王炯的這一舉動,不僅是錢氏傢族“做人先立德”良好傢風的生動體現,對於當今社會來說也具有十分重要的警示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