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丨荀子的經濟倫理思想
文章分類:春秋
你也會想看的: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為何被活活餓死?
荀子的思想以儒學為宗,又兼容並蓄瞭其他諸子的部分思想,可謂春秋以來諸子學派的集大成者。他不僅在哲學、倫理、政治、教育等諸多方面卓有建樹,並且對我國封建社會的經濟發展也做出瞭基礎性的理論貢獻。錢穆先生就認為:“漢代以後的儒傢學者對經濟的見解,基本上由此而來。”《中國文化史導論》)而荀子的經濟思想中,也蘊含著豐富的經濟倫理思想。
荀子的經濟倫理思想同樣是以人性善惡的道德起源論為理論前提的。他指出:“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順是,故爭奪生而辭讓亡焉……然則從人之性,順人之情,必出於爭奪,合於犯分亂理而歸於暴。”《荀子·性惡》,下引《荀子》隻註篇名)因此,“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性惡》)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出,荀子所謂的人性之“惡”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其一,人生來就有求利之心,此乃與生俱來的自然屬性;其二,順從求利之心而有逐利之行,若不加以節制將直接導致利益的爭鬥,從而擾亂社會秩序,阻抑社會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