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豐臣秀吉敢於向大明王朝挑戰的底氣是什麼?
文章分類:明朝
你也會想看的:誰滅亡瞭大明王朝?科學傢徐光啟跑不掉
遺址位於島根縣中部的大田市山區,海拔600多米,面朝蒼黑的日本海。作為國傢級“指定史跡”,當時石見銀山遺址剛對遊客開放不久,還不大為人所知。這是一座荒廢瞭近百年的銀礦遺跡,連同部分發掘出來的古代礦山生活遺跡,如溫泉、商業大街和礦工子弟接受教育的私塾“寺小屋”等,基本保留瞭16-19世紀礦山運營時期的樣貌。此處遺址因其歷史文化價值,50年前被列為日本國傢級文物保護單位,10年前又通過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評審榮登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16世紀初,石見銀山的發現和隨後進行的大規模生產,是東亞史上一個極具意義的事件。以貿易為媒介,日本的白銀開始介入到中日貿易,以及以明朝為核心展開的全球貿易體系中,這在大航海時代以來的東西方交流史上留下深深的印記。
15世紀初,即明朝永樂年,日本向中國稱臣納貢,加入以大明王朝為主導的東亞冊封朝貢體制,與中國開展勘合貿易。明朝中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國內外貿易的日益頻繁,白銀成為流通主幣。與強勁的需求相比,明朝高度缺銀,經常從海外進口白銀。以前,日本產銀不多,為瞭從中日貿易中獲取高額利潤,就從朝鮮和東南亞進口白銀,再轉手出口到中國。但這一情況隨著石見銀山的開采而發生瞭改變——日本從白銀進口國一躍成瞭白銀出口國。15-16世紀,東亞海域的貿易十分頻繁,日本需要中國的銅錢、生絲和藥材,明朝則需要白銀,投入生產後的石見銀山於是成瞭明朝白銀進口的一個主要來源。1540年代開始,白銀成瞭日本對華輸出的一項大宗物品。據載,整個16世紀日本石見銀山生產的絕大部分白銀流到瞭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