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為何不還原一個真實的武大郎,原來有深意
文章分類:元朝
你也會想看的:忽必烈會不會說漢語?
歡迎關註一點號《寫乎》,您的足跡就是《寫乎》!
文/劉娟
【作者簡介】劉娟,筆名拂塵,現居河北保定,保定市作傢協會會員,喜歡唱歌,喜歡寫寫畫畫,喜歡一個人行走,願用詩意的筆,抒寫浪漫的人生。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佈】
提起武大郎,人們就會想到侏儒樣的一個男人。
對這人物大傢太熟悉瞭,無論是《水滸傳》還是《金瓶梅》,他的悲劇形象早已根深蒂固,“三寸釘谷樹皮”更是把他形容得沒一分人才,隻是啊隻是,自己的樣貌長成什麼樣,他能決定的瞭嗎?娶什麼樣的妻子配什麼樣的婚,他又能決定得瞭嗎?因此,他的悲劇是投錯瞭胎,投錯瞭年代,倘若他穿越到現代,參與個巡回演出團,也能自謀出路,說不定還有出名的機會。
再不濟有手藝,賣他的武傢招牌炊餅,老字號傳統工藝,若再添個驢肉啥的,經某個新聞一報道,“保定驢火”又添新品種,一準兒成為小城名人,那些個愛慕虛榮的女子定會踏破門坎,潘金蓮那妖嬈的,不要!專挑模樣一般會過日子的,說不定結局不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