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名垂千古的三個原因
文章分類:春秋
你也會想看的:勾踐、秦始皇早期他們的小弟都用這幾種錢幣買單!
范蠡名垂後世的第一個原因:據《史記》載:范蠡與越王勾踐深謀二十餘年,許多重大決策都是他制定的,終於滅瞭吳國,報瞭會稽之恥,越兵橫行於江淮之東,勾踐得勢於一時,號稱霸王,而范蠡亦稱為上將軍。此時的范蠡可謂權重一時,威振天下。但是,范蠡卻書辭勾踐。“乃裝其輕寶珠玉,自與其私徒屬乘舟泛海以行,終不反。”
如果范蠡不走,等待他的是大夫文種的下場。范蠡曾從齊國寫信給文種,說:飛鳥都沒有瞭,弓箭就收藏起不瞭。狡兔都死瞭,獵狗還不給活活的烹死?越王的長相頸長嘴尖,一看便知,隻可共患難,不可以共享受。你為什麼還不快快離他而去?蜚鳥盡,良弓藏;狡免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文種沒有聽范蠡的話,而是稱病不朝。有人讒言文種作亂,越王賜給他一把劍,說:“你曾教我伐吳的七種方法,我用瞭其中的三種就把吳國打敗瞭,餘下的四種就還給你瞭,不如先生替寡人代勞,把這四種絕妙的好法子獻給我死去的父王,在陰間試試它們的效果?”子教寡人伐吳七術,寡人用其三而敗吳,其四在子,子為我從先王試之。)文種知道越王要加害自己,遂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