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殺功臣,為何其餘功臣不悲反喜而且大力支持
文章分類:西漢
你也會想看的:繼貂蟬大戰喪屍之後,王昭君又來捉鬼瞭!
物傷其類,兔死狐悲,本是人之常情。
平民出身的劉邦奪取天下後,殺死瞭功勞最大的幾個功臣,千載而下,這幾個功臣之死,尤其是韓信的死,令人十分扼腕。但是,當時漢傢王朝的其他功臣,似乎不這麼看。
劉邦稱帝的次年,便傳出瞭楚王韓信“造反”的消息,這一消息傳來,朝廷上下頓時群情激昂,很多文臣武將義憤填膺,仿佛與韓信有著血海深仇,紛紛高呼“亟發兵阬豎子”!韓信,這位統帥千軍萬馬的大將軍,一年前還統帥著這些將領們中的一部分人打敗項羽,底定漢傢王朝呢。
幾年之後,韓信的悲劇在英佈身上得到重演,諸將聽說英佈造反後,與當初聽到韓信造反的消息時一樣亢奮,紛紛高呼:“這小子真不地道,居然幹出這種事!趕快發兵鎮壓,抓住這小子活埋瞭他”!
“發兵擊之,阬豎子耳。何能為乎!”
韓信、英佈,都是赫赫有名的戰將,想打敗他們絕非易事。天下已定,這些諸將居然不懼怕再次戰爭中陣亡的危險;同時,作為大功臣,韓信成為劉邦的剪滅對象,同為功臣的諸將應該物傷其類才是,但是他們不悲反喜,著實令人有些匪夷所思。
劉邦剛拜韓信為大將軍的時候,韓信曾經獻策:“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誅!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