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理想人格:《衛靈公》詮解
文章分類:春秋
你也會想看的:西施結局的另類解讀:一代傾城逐浪花

《論語.衛靈公》篇一共42章,各段文字簡短精悍,宏旨深遠,是孔子有關君子人格闡說的又一重點篇章。在篇中,孔子就如何教養培育君子人格,提出瞭自己的基本觀點,概括地說,“依於仁”是孔子心目中君子人格養成的關鍵之所在,“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是理想人格的最鮮明表征。
在孔子看來,理想人格的造就,首先在於自身修養的堅持,自身境界的提升,而自身修養的完善,前提是對自己的優劣短長有非常清楚的認識,能夠發現自己身上的種種不足,勤能補拙,孜孜不倦地學習。對此,孔子曾拿自己作現身說法:“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理由很簡單,一個人之所以能超越平庸,完善人格,不能依賴於外力,而主要取決於自身的努力,“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用今天的哲學概念來表述,就是內因是變化的依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然而內因並非一成不變的凝固之物,它是動態的,是嬗變的,而要促成這種動態性的嬗變,學習積累,改造自己的素質,提升自己的境界,乃是十分重要的環節,因此,勤奮學習,鍥而不舍是君子人格養成的重要基礎,從基礎做起,從根底夯實,則君子人格的養成就有瞭充分的保證,用孔子自己的話說,這就是“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