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諸葛亮會在馬謖身上看走眼?這真的不怪馬謖
文章分類:蜀漢
你也會想看的:蜀漢百姓要在成都為諸葛亮立廟,劉禪為什麼不同意?
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春秋·孔子
古人雲:“為治以知人為先。”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呢?就是說,治理國傢,要以瞭解、識別人為首要的事情。可以說,非知人不能善其任,非善任不能謂知之。這句富有哲理的良言,意在告訴世人:不瞭解人就不能很好地使用人,而沒有很好地使用人就是因為沒有瞭解人。所以,得人之道,在於識人。
古今中外的有識之士對識人的重要性都看得非常清楚,他們產生瞭極為相近的一種共識:要想國傢繁榮富強,人民安居樂業,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完善,就不能不識人。總之,國傢興亡,務在得人、用人。帝王之德,莫大於知人,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即帝王的作用,沒有比識人更為重要的瞭。如果一個國君,有賢不知,知而不用,用而不任,這是一個國傢不祥的表現。我們不妨再用三國時候的故事做例子:
蜀國的皇帝劉備在生命彌留之際,諸葛亮等一些貼身大臣入宮探病。劉備擔心孔明重用
馬謖
,所以在垂危之際,還特別叮嚀,問諸葛亮說:“丞相認為馬謖這個人如何?”諸葛亮說稱得上是英才。因為馬謖與諸葛亮等一起隨劉備入蜀,他才氣過人,好談兵,深得諸葛亮器重,視之如子。而馬謖也將諸葛亮當做父親一樣。尤其是馬謖曾給諸葛亮出過一些好計謀,在諸葛亮南征時,馬謖向他獻瞭“攻心為上”這一戰略方針,使得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使南人不復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