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三立的傳奇人生
文章分類:中華民國
陳寅恪是中國近現代文化史、思想史上一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其成就、意義和影響已遠超學術界,為世人所廣知,相比之下其父陳三立則不大為人所知。
據史志記載,陳三立“年少博學,才識通敏,灑脫而不受世俗禮法約束”。他1882年入鄉試,因惡時文,自以散文體作答,主考陳寶琛賞識其才,破例錄為舉人。1886年,陳三立34歲,春季會試中式,但是年未應殿試,至1889年才成進士,授吏部主事。但陳三立累什十年不就職,以詩文自娛,成為近代同光詩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被譽為中國最後的傳統詩人。陳三立與當時湖北巡撫譚繼洵之子譚嗣同、江蘇巡撫丁日昌之子惠康、廣東水師提督吳長慶之子保初合稱“清末四公子”。
“戊戌變法”時,陳三立的父親陳寶箴任湖南巡撫,支持新政。當時陳三立與其父在省城積極資助譚嗣同、梁啟超等人在湖南長沙創辦時務學堂。變法失敗後,陳三立父子受到牽連,被一並革職,永不敘用。革職後,陳氏父子即離開湖南,返回江西原籍。
這是陳三立一生的轉折點。從此,他從時代的新潮流中退出,自號“散原老人”,長期過著隱居生活。陳三立在為其父陳寶箴所寫的行狀中,以極其沉痛的筆調描述他們這一段的生活情景:“往往深夜孤燈,父子相語,仰屋欷歔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