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棚王陵”記載烏幹達興衰
文章分類:西漢
你也會想看的:漢軍大漠逐匈奴——衛青和霍去病席卷蒙古大漠打出國威
談到帝王陵墓,人們總會想起北京的十三陵,很難想到與中國明朝同時期的東部非洲也有一個王國,也留下瞭一座名留青史的王陵——卡蘇比王陵。因它是茅草屋格局,看似鄉野民宅,簡陋而古樸,被譽為“草棚王陵”。
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卡蘇比王陵位於烏幹達首都坎帕拉郊區的卡蘇比山上,原來是佈幹達王國的宗教場所,埋著四位國王。這裡是當時佈幹達王國最重要的宗教祭祀場所,不僅代表著烏幹達文化的精粹,也代表著傳統烏幹達建築的精華。卡蘇比王陵代表著烏幹達的歷史和文化傳承,2001年被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
卡蘇比王陵距離坎帕拉市中心5公裡,《環球時報》記者從賓館驅車十幾分鐘即到。遠遠看到山頂上一堵草墻,整齊肅穆。卡蘇比山主要分三個部分,四位國王的陵寢位於西北角;主陵後面是一些低矮的建築和皇傢墓地;東部是農業用地。王陵以正中間的四位國王陵寢為中心,分為兩層,類似中國的兩進院,占地約3000平方米,四周圍著用非洲大象草編織的三米多高的籬笆墻。這種酷似竹竿的白色大象草,全部根朝上斜插,表示墻內大院的主人已不在人世。院內有大小7座圓錐形草房。其中,有4座分列庭院兩側,原為穆特薩一世王後和嬪妃的宮室。有一座位於大門口,是卡巴卡的禦林軍的住室。另一座位於大門左內側是鼓室(如圖),鼓室內有大小不同、形狀各異的二十幾面牛皮鼓。大門右內側原來有一個長方形的火爐。穆特薩一世在世時,幾十名禦鼓手日夜不停地在鼓室中敲擊;十幾個禦爐工則保持爐火終年不熄。鼓聲與爐火是國王健在、王國興旺的標志。國王駕崩則鼓停火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