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廷敬:“幾近完人”
陳廷敬 1639年―1712年),字子端,號說巖,晚號午亭,清代澤州晉城市陽城縣)人。順治十五年 1658年)進士,後改為庶吉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給他加上“廷”字,改為廷敬。陳廷敬先後擔任大清康熙帝師、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康熙字典》總修官等職。參與國傢政要軍機40餘年,為清王朝的發展,尤其是康熙皇帝文治武功的施展起到瞭重要的輔佐作用。康熙送給陳廷敬八個字的評價:寬大老成,幾近完人!陳廷敬工詩文,器識高遠,文詞淵雅,有五十卷 《午亭文編》收入《四庫全書》,其中詩歌二十卷,還有 《午亭山人第二集》三卷等作品。陳廷敬在傢鄉所建的午亭山村保留至今。王躍文寫的 《大清相國》中曾這樣贊揚他:清官多酷,陳廷敬是清官,卻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陳廷敬是好官,卻精明強幹;能官多專,陳廷敬是能官,卻從善如流;德官多懦,陳廷敬是德官,卻不乏鐵腕。
針砭時弊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元月,陳廷敬被調任為吏部右侍郎,管理戶部錢法。針對存在的問題,陳廷敬於八月上書:“自古所鑄錢幣,時輕時重,過不上多長時間就又要重新改鑄。現在,百姓最為不便的主要是錢價。過去,一兩白銀可兌銅錢一千,今則僅兌九百。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由於私商熔化銅錢為銅,從中漁利。按說,銷毀錢幣,其罪至重,這是人人都知道的。然而,長久不能禁止,就因為私商能從中獲取厚利。因為一兩銀子可買銅七斤,如果將一兩銀子兌成銅錢,則得一千,將這一千銅錢熔化,就得銅八斤十二兩,從中獲一斤十二兩銅價。有些不法商人以此為盈利的捷徑,使得市場上銅錢日趨減少。順治十年時,每個銅錢重一錢二分五厘,後又增為一錢四分,原本是為阻止私鑄,但結果呢?私鑄依舊時常發生。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再增加錢幣的重量,而應改重為輕。如果這樣,那私鑄之風就會不禁自絕。”同時他還指出:“由於近年來產銅之地收稅過重,致使銅礦開采寥寥。應當減少稅收,讓百姓也參與到銅礦開采中來。開采的人多瞭,銅的產量自然就會增加。隨著銅產量的增加,銅錢價值也自然會日趨穩定。”陳廷敬這一上書送至朝廷後,很受康熙帝重視,很快就被采納,並付諸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