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魏文帝曹丕
文章分類:曹魏
魏文帝曹丕(187~226),字子桓.魏朝開國皇帝。字子桓,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傢、文學傢、詩人。建安文學代表者之一。是三國時代第一位皇帝,結束瞭漢朝四百多年統治。漢中平四年(187年)冬,曹丕生於譙。少有逸才,廣泛閱讀古今經傳、諸子百傢之書。年僅八歲,即能為文。多技藝,善騎射、好擊劍。建安十六年(211年),為五官中郎將、副丞相。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運用各種計謀,在司馬懿、吳質等大臣幫助下,在繼承權的爭奪中戰勝瞭弟弟曹植,被立為王世子。
延康元年(220年),魏武帝曹操去世,世子曹丕繼位為魏王、丞相、冀州牧,他積極調節曹氏與士族之間的矛盾,果斷采納陳群的意見,確立九品中正制,成功緩和瞭曹氏與士族的關系,取得瞭他們的支持,為稱帝奠定基礎。當年十月,立刻逼迫漢獻帝禪位,登基為大魏皇帝。定國號為大魏,改元黃初,改雒陽為“洛陽”,定都於此。曹丕堅持大權獨攬,設立中書省,其官員改由士人充任,原由尚書郎擔任的詔令文書起草之責轉由中書省官員擔任,機要之權漸移於中書省。下宦人為官者不得過諸署令,限制瞭宦官的權力;定令婦人不得預政,群臣不得奏事太後,後族之傢不得當輔政之任。提倡節儉、薄葬,預作《終制》。他推行九品中正制後,用人權從地方收歸瞭中央,但也導致魏國的統治實權逐步被士族壟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