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之融:孔子見老子
文章分類:春秋
你也會想看的:知泰安--泰安肥城左丘明祠堂考

孔子見老子,當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會見之一。兩顆星辰從來不會有見面的時候,一旦相見便會是碰撞後的毀滅。可是兩位偉大的思想傢的相見,雖然也會有碰撞,卻如兩道江河的匯聚,會給後世留下連專制制度也無法湮滅的可讓精神自由生長的湖泊。
孔子是在適齊的前一年,即公元前五一八年(魯昭公二十四年)去周天子的首都雒邑去拜見老子的(雒邑故址在現今河南省洛陽市王城公園一帶),是年孔子三十三歲。孔子是以朝聖的心情西去雒邑的。那裡不僅是他仰慕的周公曾經住過的地方,也是商周以來的禮儀、文物、典籍等薈集之地,當然,那裡更住著他所景仰已久的老子。其時,老子正擔任著周守藏室史官,也就是周朝的文物、博物、圖書館館長。對於這位通曉上下古今之變的大思想傢,還是青年的孔子就曾表示過:“吾聞老聃(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一名重耳,楚國人)博古知今,通禮樂之原,明道德之歸,則吾師也。”他是把老子當作老師來看待的。學生,怎能不去看望、求教於老師呢?
從魯國國都到達周天子所在地雒邑有千裡之遙,這對於少有經濟來源的孔子來說,幾乎是一件難以完成的事情。但是孔子想去朝聖雒邑、拜見老子的願望是那樣的強烈,以至於他的學生(此時的孔子已經開始授徒設教,參見第八章)南宮敬叔實在不忍心看著他的老師日思夜想,便面求魯昭公,建議他資助孔子的朝聖之旅。魯昭公接受瞭南宮敬叔的建議,送給孔子一輛馬車、兩匹馬和一個跟隨的童仆,並讓南宮敬叔陪同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