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書法的“造形、情感、筆法、章法”是如何處理的?
文章分類:東晉
你也會想看的:殷浩三次北伐歷經艱難險阻最後卻不得成功
一、王羲之的書法“造形”,縱橫變化誰能比?
說王羲之是古今書法第一大傢,真是一點都沒說錯,王羲之不僅精於筆法,在處理字形方面,也有著古今鮮見的大才力,歷史上除他之外,不乏用筆一流的大傢,但細玩其字,於字形的縱橫變化上,比起王羲之來手段卻總覺有限。
我們以《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來做分析,找到王羲之以下幾個字形方面的規律:
1.王羲之筆下結字極為強調字的形,該方的一定方,該長的一定長,該圓的也一定圓,外形特征明顯,字和字之間字形區別變化無常。
2.很多字的四角,能恰恰重合在圖中的紅色框線上,此絕非偶然,楷正的功夫反映在筆下,毫不含糊,如“修載”、“同”、“白”、“尊體”、“何如”“橘”等字。方正剴切,如壘墻之磚,使通篇端正結實。
3.三角形的字形不論欹側,外形特征鮮明,猶如精確的幾何計算。此亦非巧合,乃長期經意所成。
4.不僅整個字的外形如此,就連字內分開的偏旁部首也同樣遵守這種外形規律。如“明”“復”等字。
5.外形既定,內部的點畫就可以盡可能多的尋求分割變化,以增大同類外形字的細部區別,使通篇變化更加豐富。如“修”字的幾個豎畫;“載”字的幾個橫畫;“來”字的兩個橫畫和兩組左右連帶點共同形成之四個各異的橫畫;“明”字日月兩部分中間的四個短橫;“尊”字“遲”字裡面有意平行的兩組橫畫;“降”字的右豎斜曲,有意空開中下部等等,猶如篆刻的佈白,各顯手段,盡量的求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