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不能統一三國:居然暴露瞭一個千古問題?
文章分類:孫吳
你也會想看的:太史慈的一生:太史慈怎麼死的?
公元280年,孫權一手建立的吳國,最終被西晉吞並,而這也標志著三國歷史的正式終結。在曹操、劉備、孫權這三傢中,盡管曹操建立的魏國,在實力上遠超劉備、孫權。但是,歷史上以弱勝強的例子比比皆是。由此,對於孫權的東吳來說,還是存在統一天下的可能性。對於東吳來說,人才儲備、戰略方向、軍事實力等原因,都是其不能統一三國的因素范疇。不過,對於地處江南的東吳政權,其不能統一天下,卻暴露瞭一個千古問題。
一
首先,這個千古以來的歷史問題,就是南方政權幾乎沒有完成過中國的統一。當然,其中有一個例子是南方的朱元璋驅逐瞭元朝在北方中原的統治,建立瞭明朝。不過,朱元璋之所以能打敗元朝,主要還是當時蒙古統治者的不得人心。除瞭朱元璋這個特殊的例子,楚國、南唐、南宋等南方政權,均沒有實現統一天下的目標。那麼,為什麼南方政權很難撼動北方政權呢?
二
對此,在筆者看來,原因依然非常繁雜。就經濟角度來說,在宋朝之前,我國經濟重心一直在北方中原地區。早在夏商周時期,當時的核心統治區域,主要還是在黃河流域。在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前提下,北方國傢具有高於南方的生產力。與此同時,我國北方地區氣候條件相對較差,一旦發生幹旱的話,生存的壓力會逼迫北方朝著南方政權進攻。在這一點上,秦朝、漢朝時期的匈奴,宋朝的契丹、金人、蒙古人等,都是迫切攻打南方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