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劉備相繼稱帝後,孫權為什麼向魏國俯首稱臣?
文章分類:蜀漢
你也會想看的:蜀國之滅非薑維之罪但卻和薑維脫不瞭幹系
在三國時期,自赤壁之戰後,三足鼎立的形勢得到建立。對於曹操、劉備、孫權這三大諸侯,之間互相爭鬥瞭數十年,但是,活得最久的還是要數東吳的孫權。但是,在曹操去世後,尤其是在曹丕和劉備相繼登基稱帝後,孫權不僅沒有稱帝,反倒向曹操的兒子曹丕俯首稱臣,這是為什麼呢?
一
首先,在筆者看來,孫權能屈能伸的性格和高超的政治智慧,其他可以向晚自己一輩的曹丕稱臣的前提。如果把孫權換做是關羽、張飛這樣性格的人,別說低頭瞭,肯定要立即率領兵馬殺向洛陽。回到孫權身上,早在曹操還沒有去世的時候,孫權就已經派遣使者,不僅要和曹操集團改善關系,而且要在名義上臣服於曹魏。當然,這種臣服對於孫權的東吳來說,根本沒有多大的束縛力度。換而言之,在東吳政權內,孫權和皇帝沒有兩樣。
二
其次,但是孫權這麼做,主要還是為襲擊關羽、攻占荊州做好政治、外交上的準備。畢竟,和關羽開戰,也就意味著和劉備集團徹底鬧翻,如果再不和曹操集團處理好關系,到時候兩面受敵,東吳很可能要遭受滅頂之災。公元219年,在呂蒙、陸遜等人的配合下,孫權一方占領瞭荊州,並除掉瞭關羽等蜀漢將領。不久之後,曹操去世,接班人曹丕立即篡漢自立,標志魏國的建立。面對曹丕的新任皇帝,更擔心蜀漢皇帝劉備即將到來的傾國一戰,孫權繼續向曹丕俯首稱臣,甚至還歸還瞭原先的曹魏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