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伐吳,究竟是對是錯?
文章分類:蜀漢
公元219年,孫權乘蜀漢荊州守將關羽率軍北攻襄陽、樊城,與曹魏大軍激戰不已,造成後方空虛之際,派遣大將呂蒙“白衣渡江”,襲占關羽的後方基地江陵。關羽聞訊後倉猝率軍回救,結果兵敗被殺,孫權遂占有瞭整個荊州。而後,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年號章武。稱帝一個月後,劉備決定大舉攻吳,企圖為關羽報仇,奪回荊州,史稱劉備伐吳。那麼,劉備伐吳究竟是對是錯呢?
在我看來,劉備伐吳既對又錯。即從國傢政權層次上看,劉備伐吳無疑是錯誤的,而且是大錯特錯;而從個人性格及個人信仰上看,劉備伐吳又是正確的,而且絕對是正確的。為什麼這麼說呢?且聽我細細到來。
劉備之錯,錯在以傾國之力進攻次要敵人東吳,而忽略主要敵人曹魏,更錯在把兄弟感情凌駕於國傢政權之上。具體地說,劉備伐吳,徹底否決瞭諸葛亮提出的“東和孫吳”的戰略方針,使蜀國在戰略上全盤走向瞭錯誤,更為後來蜀國的一蹶不振埋下瞭根源。劉備伐吳的代價是極其慘重的,蜀漢幾乎動用瞭多年儲蓄下來的所有精銳部隊,但最後被陸遜火燒連營八百裡,導致精銳部隊幾乎蕩然無存。此外,在伐吳期間,蜀漢五虎將之一的黃忠不幸戰死,使本來名將不多的蜀漢又失一大將。劉備伐吳,不僅大大地消耗瞭蜀漢的國力,更是傷瞭蜀漢的元氣,致使其一蹶不振多年。最終,劉備也因伐吳失敗而病逝於白帝城,未能匡復漢室,留下終身遺憾。毫無疑問,這便是伐吳之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