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的“隱士”情結
建安六年201年)冬,“司空”曹操給22歲的司馬懿下達瞭辟書任命書)。司馬懿托言患“風痹”半身不遂而蒙混曩昔。建安十三年六月,曹操“提升”丞相,再次辟司馬懿為幕僚。或許過後曹操對司馬懿七年前的扮演有所耳聞,這次曹操一面揭露送辟書,一面派員隱秘前往探查。司馬懿故技重演,再次高臥不起。但是,大雨驟降,倉猝中,他竟忘瞭自個是個不能自理的風痹患者,跳下床來奔向正在暴曬的書本。這一幕恰巧被正在門外大樹下避雨的便衣官吏目睹。曹操對司馬懿的兩面三刀非常惱火,決定再下辟書,並指令執行者:司馬懿若再敢耍花招,立予拘捕。
盡人皆知,在曹魏政治史上,司馬懿是個狼子野心的奪權高手。而他在青年時代為瞭逃避宦途竟幾乎入獄,豈不令人費解?
從司馬懿的傢庭佈景看,好像不存在與曹操對立的要素。其父司馬防早在熹平三年174年)任尚書右丞時,便引薦瞭二十歲的“孝廉”曹操為洛陽北部尉,給瞭這位宦官後輩揭露與宦官擅權劃清界限的時機——用五色棒擊斃瞭一批橫行京城的豪強,其間包含皇帝親信宦官蹇碩的叔父。曹操對司馬防的推薦一向懷著感謝之情。四十二年後的建安二十一年五月,曹操為魏王後,專門將司馬防請到鄴都敘舊。酒酣耳熱之際,曹操趾高氣揚,成心問:“孤今天可復作尉否?”司馬防的答復亦不失尊嚴:“昔舉大王時,適可作尉耳。”曹操開懷大笑。司馬懿的長兄司馬朗,自建安元年起便應辟為曹操掾屬,後來官至兗州刺史,是建安期間曹操集團的首要人物之一。生在這樣一個傢庭,加入曹操政治集團,好像水到渠成,但現實並非如此。《晉書·宣帝紀》以儒傢的忠君思維予以解說:“伏膺儒教。漢末大亂,常慨然有憂全國心……帝知漢運方微,不欲屈節曹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