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乾夕惕”其實是個“莫須有” 年羹堯該死而且被殺也另有原因
文章分類:清朝
你也會想看的:暖人暖到心底裡,所以她能得到順治皇帝的摯愛
很多人都以為年羹堯參與瞭雍正的“改詔密謀”,所以雍正要殺年羹堯滅口,而年羹堯被雍正抓住的把柄,是在奏折中寫瞭錯字而“大不敬”。這當然是沒讀過歷史的結果,且不說清朝的“於”字寫做“於”,“十”字怎麼改,“傳位十四皇子”也改不成“傳位於四皇子”,而且清朝的皇子的正確稱呼也不是“某皇子”而是“皇某子”,改也改不成。再說瞭,康熙駕崩的時候,年羹堯正在青海跟郭羅克打仗呢,想幫雍正也幫不上。清朝唯一一個不錯的皇帝,就這樣被抹黑瞭。但是雍正確實殺瞭年羹堯,而看瞭歷史之後我們隻能說:年羹堯該殺,殺得好,這頭大老虎不除掉,就沒有老百姓的好日子過瞭。
被認為“年羹堯事件”誘因的“錯別字”,是一個四字語,叫做“朝乾夕惕”,出自出自《周易·乾》,指形容一天到晚勤奮謹慎,沒有一點疏忽懈怠。結果年羹堯寫成瞭“夕惕朝乾”,雍正抓住這個把柄借題發揮,說年羹堯本來不是一個辦事粗心的人,這次是故意不把“朝乾夕惕”四個字“歸之於朕耳”。並認為這是他“自恃己功,顯露不敬之意”,所以對他在青海立的戰功,“亦在朕許與不許之間”。但事實上,“朝乾夕惕”是一個並列詞組組成的成語,就像“宵衣旰食”一樣,寫成“旰食宵衣”意思也沒變。雍正這是借題發揮,即使年羹堯把字寫得像漢武帝的萬石君石奮的兒子石建石慶一樣謹慎,也是難逃一死,因為跟年羹堯的九十二樁大罪比起來,寫錯個把成語,那簡直不算事兒。說雍正因為“朝乾夕惕”而殺年羹堯,簡直就是一個“莫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