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不是曹操,是他!
春秋五霸之齊國篇四)
主講:亓俠
各位好,上一講我們說到齊桓公,管仲二人爐邊談話,相談甚歡。齊桓公對管仲委以重任,正所謂,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管仲大權在握,開始瞭大刀闊的改革,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管仲改革,亦稱管仲變法,今天我們詳細來談。
在講管仲改革之前,我們還是先來說一說管仲這個人。管仲,管氏,姬姓,名夷吾,在中學的時代,我們學過孟軻及其弟子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文,其中有一句叫管夷吾舉於士,說的就是他。)我國古代著名的經濟學傢、哲學傢、政治傢、軍事傢。被譽為“法傢先驅”、“聖人之師”、“華夏文明的保護者”、“華夏第一相”。差點忘記說瞭這個很重要,哈哈哈),管仲和我是正兒八經的老鄉,我倆都是安徽阜陽人也,他在臨泉縣,我在阜南縣,距離很近,我時常會“看望看望”他。管仲早些年並沒有什麼出彩的事跡,反而有些事情為人所詬病,不過我這個老鄉有一個頗為不錯的朋友,就是我們前面說過的千古第一好朋友—鮑叔牙。鮑叔牙是齊國人,按照地理位置,我們同屬一地,亦是我的老鄉,我的這兩個老鄉關系很鐵,尤其鮑叔牙極其厚道實在,心胸寬廣,看人極準,舉夷吾於佐才,讓齊相之管仲。可以說管仲能夠成就一番事業甚至活命,都完全依賴於這個人,命都是鮑叔牙撈回來的,過命的兄弟。早年的時候兩人混的都不咋地,曾經結合著一起做生意,等到賺瞭錢分利潤,管仲總是借口傢裡有年老多病的母親要照顧多要一些銀子。有人說管仲這個人貪財,鮑叔牙還替他辯白,說管仲傢裡貧窮才這樣做的。管仲還不是一個好士兵,他曾經多次打仗多次逃跑,於是人們都笑話他膽小怯懦。鮑叔牙就出來給他打圓場,說管仲傢裡有老母需要贍養,他不是膽小,而是不得不這樣做。所謂“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我們還是好好看看我這個老鄉改革的如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