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從陸贄拒賄說開去
文章分類:唐朝
你也會想看的:唐詩三百首中最多情的古詩,30個字帶出不一樣的李白
唐代名相陸贄清廉剛正,但也有官員埋怨他不近人情。唐德宗得知後勸他:“清慎太過,都絕諸道饋遺,卻恐事情不通,如不能納諸財物,至如鞭靴之類,受亦無妨者。”陸贄則說:“賄道一開,展轉滋甚。鞭靴不已,必及衣裘;衣裘不已,必及幣帛;幣帛不已,必及車輿;車輿不已,必及金璧。日見可欲,何能自窒於心。”
陸贄的話引人深思:任何人的腐敗墮落,都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從微疵到大錯的過程。小事小節上的放縱,對一個人品行和作風的影響是漸進的、隱蔽的,卻也可能是致命的。猶如溫水之於青蛙、蟻穴之於大堤,常常能使人在不知不覺中陷於困境,在溫情脈脈中繳械投降。有人也許以為,“隻此一次就好”。殊不知,“貪似火,無制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必滔天。”收一條煙、拿一次紅包、批一回條子、打一個招呼,看似不起眼的“第一次”,卻埋下瞭腐化墮落的種子。許多黨員幹部的落馬,當初何嘗不是抱著“小節無害”的心態?以為“小吃小喝不算過,小拿小要沒什麼”,結果小管湧演變為大塌方,不得不吞下無法挽回的苦果。也有人懷著法不責眾的僥幸,覺得“周圍都這樣,何必假清高”。誠然,環境能夠影響人,但人也能夠影響環境。周圍環境能否真正改變自己,主動權其實永遠在自己手裡。關鍵就看你是隨波逐流,還是信念如金。專註堅守,審慎持重,方能從小事小節中涵養大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