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八大山人——八大和偏居寧都的“易堂九子”到底有何交集?
文章分類:清朝
你也會想看的:汨羅收藏傢買瞭本郭嵩燾旅英日記 記錄航海見聞還有匯率
《雜畫卷》紙本墨跡
縱 26 厘米橫 471 厘米江蘇鎮江市博物館藏
八大山人當時的人生抉擇和今後的思想傾向,除瞭受到當時甲申之變、清兵南下與南明抵抗,以及清初全國知識分子的不合作態度的影響,還明顯受到當時江西的政治文化生態圏的影響。考察八大一生所交、所提、所聞的人際交往圈,除禪門人物和少數幾位清儒、官員之外,他始終處在一個由遺民文化組成的典型時代氛圍中,特別是“易堂九子”這樣的明清之交、鼎革之際代表性人物對他有特殊的影響。
“易堂九子”是指明末清初江西九個遺民知識分子組成的文化群體。現代學者餘英時談到易堂九子時曾說:“九子於清初圖謀恢復最為積極,畢生奔走四方,連結豪傑,為晚明遺民放一異彩。”這九子分別是:
江西寧都人魏禧、其兄魏際瑞、弟魏禮,這三兄弟的魏禧1624—1680)與汪琬、侯方域並稱清初散文三大傢。平生心懷高遠志向,“任天下於一身,托一身於天下”。明亡,他向北痛哭,與其父變賣傢產參加和組織反清鬥爭,失敗後,隱居翠微峰授徒造士,是易堂九子的領袖。在山居近20年中,魏禧每天都穿著明朝的服裝,拒絕蓄辮。後來他又出遊江浙一帶,結交反清復明之士,先後拜訪結交徐枋、汪渢、李元植、顧祖禹、方以智等明遺民,寫下《大鐵椎傳》,塑造瞭一位召之即來、呼之即去的大俠客形象,寄托瞭期望有這樣一位奇人以反抗清朝暴政的理想。其文多頌揚民族氣節人事,民族意識濃烈,文風凌厲雄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