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薑維帶領蜀漢走向滅亡的六大原因
蜀漢後期,“人才市場”嚴重衰敗。蜀中已無大將,人才枯竭斷檔嚴重。平庸廖化作瞭先鋒,費禕蔣琬有德無才,大都將就材料,諸葛亮故去之後支撐蜀漢軍事局面的兩位大將,薑維與夏侯霸,竟都來自曹魏陣營。薑維歷來被人認為是一個平庸之人,窮兵黷武。但我認為薑維是一個國傢之棟梁,具有經天緯地之才:薑維乃一降將。因此全蜀國將士都十分排斥他。唯有諸葛亮一人保護他。諸葛亮死後,薑維常常受人彈劾。軍中擁護他的隻有幾人。雖官拜大將軍,但權利微小。每次帶兵北伐不過萬人,卻戰果不小。在蜀炎興元年,鐘會鄧艾幾十萬人大舉攻打蜀國,薑維以弱小兵力,阻住鐘會十萬兵,差點使鐘會撤回。那麼薑維帶領蜀漢走向滅亡的原因是什麼?
趣歷史官方微信號:qulilshi_v5
瑕疵:其一,不顧國力,妄動兵戈。前面已經說到,蜀漢在三國之中,疆域最少,人口最稀,經濟最落後,綜合國力最弱。諸葛亮十幾年間六出祁山皆無功而返,大大的損耗瞭蜀漢的國力,可以說當時蜀漢處於自顧不暇的境地。薑維最初就是抱定瞭繼承諸葛亮遺志北伐中原的念頭,這本無可厚非,但是時機不對。諸葛亮故後的最主要任務是穩定蜀漢內部的局面,理順國內復雜的政治關系,休養生息。以薑維當時的資歷與地位也許前兩條做不到,但是屯田守境積蓄戰力還是做得到的。可惜的是,薑維畢竟年輕,雖有多位重臣勸阻(前有尚書令費褘諫曰:近者,蔣琬、董允皆相繼而亡,內治無人。伯約隻宜待時,不宜輕動;後有征西大將軍張翼曰:蜀地淺狹,錢糧淺薄,不宜遠征。不如據險守分,恤軍愛民,此乃保國之計),依然執意主動進攻。主動進攻最大的風險就在於一旦兵敗潰退,在敵人的國境內不得地利,人員、糧草、裝備都很難安然撤回國內(“維折瞭許多人馬,一路收紮不住”, “維折兵數萬,領敗兵回漢中屯紮”)。此消彼長,消耗太大,連敗對軍隊的士氣和國力都有極大的削弱作用,勞民傷財甚至會影響到國傢的統治(張翼曰:蜀人為大將軍連年動兵,皆有怨望。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除瞭當時蜀漢國內的民情)。三國中期,誰也一口吞不下誰,實際上打的就是消耗戰。作為弱勢一方的蜀漢不如安土守境,養精蓄銳,誘敵深入,關門打狗,以戰養戰。初期薑維尚且年輕,有這個待機的時間,可謂年輕氣盛,輕舉妄動,此一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