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流傳著薑維“膽如鬥大”的傳說呢?
薑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起,喜歡儒傢大師鄭玄的學說。因為父親薑冏戰死,薑維被郡裡任命為中郎。諸葛亮北伐時,薑維被懷疑有異心,薑維不得已投降蜀漢,被諸葛亮重用。諸葛亮去世後薑維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費禕死後薑維開始獨掌軍權,繼續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後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對薑維北伐,而宦官黃皓弄權,薑維殺之不成,隻得在沓中屯田避禍,後司馬昭五道伐蜀,薑維據守劍閣,阻擋住鐘會大軍,卻被鄧艾從陰平偷襲成都,劉禪投降。後薑維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假意投降魏將鐘會,打算利用鐘會反叛曹魏以實現恢復漢室的願望,但最終鐘會反叛失敗,薑維與鐘會一同被魏軍所殺。據傳薑維被殺以後,魏將士對薑維想借鐘會之手殺他們的計策非常憤怒,薑維死後又剖開薑維的屍體,發現薑維的膽如鬥大。《世說新語》是這樣寫的:維死時見剖,膽如鬥大。
在《漢書·律歷志上》中也有這樣的記載:“十升為鬥,十鬥為斛”,可見“鬥”字從能盛東西的容器引申為量具。是多大的量器呢?是一擔的十分之一,應該是能裝10斤米那麼大。要是寫實、比喻,再誇張的寫法應該也不會這樣亂寫吧?而早一些史書的《史記·項羽本紀》:“玉鬥一雙,欲與亞父。”大意是:玉酒器一對,打算給范增亞父),因此可以理解為大酒杯那麼大。三國演義也說是雞蛋那麼大,這就夠大瞭。當然我們現在還有膽大包天的說法,是虛指,誇張其大,要是相似的用法也有可能。那麼流傳著薑維“膽如鬥大”的傳說,應該也主要是為瞭突出薑維膽子大。因為薑維的戰略思想一般都是極其大膽冒險的,像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那種深入敵人內部的事情都敢做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