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新民說》:從“天下大同”到“民族國傢”
文章分類:清朝
你也會想看的:胤禛與胤禎親兄弟為什麼反目?
19世紀90年代中期到20世紀初,面對西方的沖擊,儒傢經世致用理想受到嚴重侵蝕,晚清的知識分子開始尋求新的思想和政治方向。梁啟超作為這一過渡時期的關鍵人物,既繼承瞭中國文化傳統,又從西方現代文明中尋找借鑒。他在《新民說》中提出瞭一套新的人格理想和社會價值觀,對20世紀中國的許多思想流派均有極大的啟發。
張灝先生是中國現代自由主義思潮的代表人物、“五四之子”殷海光的學生,承接瞭五四精神的火種——以民族、國傢之命運為終極關懷,又繼承瞭史華慈先生細微而復雜的思想史研究方法,采取瞭一種與列文森不同的研究路徑,熔思想性和求實精神於一爐,追述梁啟超從儒傢經世致用理想到新的國傢和國民思想之轉變,並以此為紐帶,從內部探索晚清儒傢思想的變化,考察巨變時期的中國如何在思想文化領域從傳統逐漸邁向現代。
無論是梁啟超在晚清時期的宏觀構想,還是張灝在二十年前的國族關懷,直至今日,對絕大部分的中國知識分子依然有著持久的吸引力。在似乎遠離瞭一般意義上的國傢危機的當下中國,一方面,世界局勢的諸多動蕩讓我們無所適從,對原本就心存費解的西方普適價值產生瞭種種懷疑。另一方面,在國內,大眾對樸素的民族主義、國傢主義缺乏邊界的濫用又催生出新的命題。在這個虛無與混亂的時代,我們試圖從來自上上一個混亂時代的先賢那裡尋找“真問題”,再從來自上一個混亂時代的前輩那裡尋求“真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