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臣張之洞不可不知的二三事
文章分類:清朝
你也會想看的:一路開掛的咸豐生母到底為誰所害?
張之洞資料圖
多彩貴州網(綜合整理)他沒有曾國藩那樣走紅,沒有左宗棠那樣牛氣,也沒有李鴻章那樣位高權重,他與前三人並列為晚清“四大名臣”。此人名叫張之洞,是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毛澤東對他評價頗高,習近平在談到形成改革共識的要義時引用瞭他的話語。想要瞭解張之洞,這二三事你不得不知。
1、生於貴陽,長在安龍的神童
張之洞祖籍直隸南皮(今屬河北)人。1837年出生在貴州貴陽,其父張瑛時任貴州安順知府。張之洞少時在貴州興義府署(今安龍縣)長大。幼年以胡林翼、韓超為師,年方十一,即為貴州全省學童之冠,作《半山亭記》,名噪一時。此記全文,刻於安龍招堤畔之半山亭。
張之洞精幹的身材,文思敏捷的智慧,超強的記憶力和理解能力,以及他肯學習、善鉆研、精寫作的讀書習慣,使他成為時代的驕驕者。十二歲時張之洞在貴陽出版第一本詩文集《天香閣十二齡課草》,計有章論等九篇,序、記、墓志銘等九篇,詩、詞、賦等四十九篇。從總的思想傾向來看,少年時期的張之洞尊重孔孟,是傳統的君子典型。詩篇顯示出瞭有以天下為己任的胸懷,有維護正統儒傢學說的熱情,有忠君愛國惜民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