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的作者老子,是一個唯物無神論者嗎?
文章分類:春秋
你也會想看的:經濟學傢管仲列傳講述瞭什麼
不記得在網上看到過多少類似的問題瞭,老子是無神論者,是唯物論者,是超前於時代的智者等等類似的觀點,也經常出現。不過我們討論老子,還是要站在老子那個時代,以理解他的著作《道德經》為基礎,同時結合當時流行的學派觀點來看。
老子是唯物論者嗎?
很明顯不是。不要說老子,就算當時的科技先鋒墨子,敬鬼神而遠之的孔子,也都不是唯物論者。對於中國人來說,從古至今,精神始終都是排第一位的。老子說的“死而不亡者壽”,莊子說的“逍遙”,墨子說的“天志明鬼”,孔子說的“祭神如神在”的至誠,都是精神層面上的。
《道德經》通篇出現過好幾個以“物”為主語的句子,但無一例外都是貶義。如“物或惡之”,類似於“是個人就不會喜歡”的意思;“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表示對屬於“物”的這類人的無知而無奈。
為什麼會把人歸屬於“物”呢?因為他們沒有自己的獨立精神和思想,故而為物,不過是個“東西”而已。包括“有物混成”,“其中有物”,也隻是“東西”的意思。取“物”之有形有象之意,用於指代“道這個東西”。
再無影無形的事物,隻要我們的意識能夠接受得到,就可以把它形象化,比如“風”,比如“氣”。而道在我們意識中的形象,是一種恍恍惚惚的存在,用“物”來指代它,隻是為瞭方便言說而已。